首页 > 党群文化 > 创新论坛
一张照片钩起无限思绪——从点滴事感受材料所的管理创新
作者:人力资源部 张瑞丽,日期:2009-09-24

  每次去餐厅吃饭,总是能看到一张“指点江山”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6月3日,记得当天午饭过后,在火炬大厦租房办公的我们听说要去未来的所址看看,“全所”的10多个人都很激动,利用午休的时间“浩浩荡荡”地跟着所长崔平就来到了现场,于是便有了这张经典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我想是因为在这片空地上看到了研究所的未来和希望。我很骄傲自己在照片中,并以此作为我是“老员工”的证据。正如一个后入所的同事问的“这个小姑娘是谁”,当时我是一个还未走出校门的毛头小姑娘,花裙子、白衬衣、马尾辫,说青涩也好,说风华正茂也好,那是一个让每个人留恋难忘的年龄。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已经坚持4年多,如今我已经为人母且过了而立之年,虽然谈不上有阅历,也还没到追忆往昔的时候,但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当时的场景,我都会想想我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想想材料所的发展过程,有时会感动,但最多的是感恩,之所以感恩是因为材料所给予我的,绝对不仅仅是职位和待遇能够衡量的,领导同事的呵护、帮助、指导、容忍,让我在社会这个大学堂中逐渐成长成熟,对材料所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责任。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和困惑,但我享受着这个过程,我的成长也见证着材料所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我结合一些具体事情谈谈个人的体会与感受。

 

 

  日清月结。我的电脑里保存着工作以来,我觉得有价值的所有邮件,其中有一类邮件必然保存,那就是每月的总结、点评和计划。材料所在筹建期对管理部门人员的考核是在“日清”的基础上,进行月度总结,由分管所领导给出月度成绩和工作点评,拟定下个月各部门工作计划,在所例会上发给各部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所领导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做事。这样的管理使全所工作不会偏离主轨道,所领导掌握每个管理人员所做的具体工作,适用于筹建初期管理人员较少的情况,但是不利用发挥管理人员的规划性和主动性。这个阶段给我最大的锻炼是写日清,至今我还保持着记日清的好习惯,希望日清日高。管理首先要“理”才能“管”,日清在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月结同时也能做到“即时激励”,比如我一般的成绩是B,偶尔得到B+或者A甚至A+,会让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很兴奋,给我很大的鼓励,从每一次的点评中我也能悟出点做事的思路,这就是我理解的“日清日高”。评语内容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材料所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比如最初几个月的评语总会出现“工作须有计划,否则淹没在事务性工作中,总结也变成了流水账”,这一点我是非常接受赞同的。建所初期,迎来送往的事情很多,业务上每天面对的内容都是新的,边学边做,我开始作为项目主管,有哪些项目可以报、怎么报、跟谁联系、怎么获得信息都不知道,只能每天打无数个电话(后来造成回到家连嘴都不想张开),走访各单位了解情况,从与主管部门沟通到注册帐户、学习并指导科研人员网上操作、上报项目后的跟踪等,走一步学一步,其中收获很大,失误也有,至今让我自豪的是几乎所有项目申报的注册帐户都有我的“痕迹”。每天淹没在事务中,没有系统思考的时间,没有理清思路的时间,整个部门的工作连我们自己都不满意,更谈不上科研人员和领导满意了。好在我们整个部门都有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我们不断调整,不断熟悉,与科研人员经常沟通,了解怎么做可以更好地服务科研,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后来的评语“对于部门工作和科技管理能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是好现象,希望再往前走一步,通过讨论和实践形成相对成熟的思想,从而制度化”说明了我们开始在思考如何管理,如何形成管理体系,接下来一个个管理制度的出台,逐渐构建了材料所较为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业务逐渐熟悉,管理逐步精细化,对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也大大提高。

  验收揭牌。筹建初期,我们经常会得到这样的评价“业绩平平,未出现太大纰漏,但完成质量有待提高”。这典型地代表了我们开始的工作状态和结果,每天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去想如何把工作精细化和系统化,工作多人手少是一个方面,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理顺关系,分清职责,部门之间缺少沟通。2005年的奠基典礼是对我们的全面考验,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了一点工作,深刻体会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状况,但是由于我只参与其中一部分工作,还不能从全局来评价整个活动,但是奠基典礼的成功举行,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我们被认为是一个“能战斗的团队”。2006年的arp攻关,我们提出“奋战40天,确保arp成功上线”的口号,再次证明了这支年轻队伍的战斗力。2007年的验收工作使我有机会全面地了解了材料所的各项工作,验收作为一个缩影,考验了材料所的每一项工作。2007年中,筹建联席会做出“年底前完成验收”的决定,施院长亲自布置验收工作,并从院里任命了一个“验收专员”,具体负责材料所验收工作的协调,作为“接口”,材料所也要有对应的一个人,可能所有的人都没想到这么艰巨的系统工程会让我这个时任科技发展部主管的年轻人担当,所领导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直接宣布了,我当时懵了,接连几个晚上都没有休息好,但是慢慢地,我开始不怕了,因为我看到全所上下都很重视验收工作,而且我看到了大家愿意打一场硬仗的斗志,而我只是其中一名战士,有那么多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怕呢。据科学院的领导说,一个研究所通过验收得到承认的以前还没有过,也就是说院里也没有做过验收工作。于是从制定验收标准、细化验收指标、分解验收任务、实施验收步骤、组织验收活动,每一个工作都是第一次。所里抽调了几个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了验收工作小组,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所领导提出了“职能部门能做的事情坚决不打扰科研人员”的要求。如火如荼的验收工作持续半年,科研装备、公共事务、人力资源、科技活动、基本建设、制度建设一个个单项通过预验收,每一个单项都不容易,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可说,每个参加验收的员工都能说出点感想。我还记得为了完成基建档案验收,我们从上海请了2个老师,抽调了几个年轻人,苦战了整个国庆长假,档案质量得到验收组的高度认可,后来才知道夏羽青同志为此推迟了婚期;为了赶制验收材料,几个部门分工进行,那段时间,综合大办公室的灯经常会通宵,女员工大多成了“熊猫眼”,后来连广告公司的人都受不了了,以后再找他们,他们都有点害怕了。当验收和揭牌成功举行的时候,喜悦和兴奋代替了所有的辛劳。整个验收工作让我们把材料所的“家当”梳理了一遍,同时思路也被梳理了一遍。虽然材料所“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验收及揭牌的成功举行,使材料所“名正言顺”地成为科学院创新序列的一名成员,也正式扬帆远航,这不仅是材料所发展史的里程碑,更是材料所管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有幸见证了全过程。

  展望未来。验收了、揭牌了,领导班子任命了,党委纪委成立了,管理部门调整了,二期启动了,管理服务科研、以事业部为主体的理念不断深化,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服务支撑也逐渐成为管理人员的信念,虽然现在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总是相信只要大家的劲往一处使,在材料所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从事一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岗位,从开始的遗憾不能在一个岗位上做精做细,到现在的不断学习获得新知识,在付出了很多以后,我意识到自己开始热爱喜欢这个岗位,并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我还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就人力资源管理谈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在材料所十周年征文的时候,如果那时我还有幸继续为材料所服务,我会再次拿起笔,谈谈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