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文化 > 创新论坛
种一颗信念的种子
作者:稀土实验室党支部 沈琪,日期:2017-09-26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说道: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科研的路途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我们可能会在进入课题组初期阶段,因为没有被分配一个喜欢的课题而消沉失落,可能会因为实验过程中一个不经意的失误而不得不懊恼地从头再来。也可能会由于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而愁肠百结,夜不能寐。但是我们毕竟选择了这条路,也许一开始的目的并不纯粹,比如不想面临找工作的烦恼,身边的许多同学都考研或者保研,父母希望自己读研等等,都可能是我们继续科研的理由。在这里我不是想批判这些理由,其实我自己的选择也是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结果。我认为这世上我们做一件事的初衷并没有那么重要,有时候目的不纯粹不代表结果也不纯粹。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做到刚刚接触科研就树立为它奉献终生的信念。但是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信念,就拿我自己作为例子吧。我的本科是无机非金属专业,刚开始接触目前的方向时,涉及到大量金属以及磁学的知识总是无所适从,对于无论基础理论知识或者相关实验操作,一切都要从头学感到压力山大。但是仔细想想: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知识与科技更新换代地越来越快,我们总要不断地接触新的知识与技能,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可以一劳永逸。

所以这方面我首先做的是:尽量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因为一点不顺心就怨天尤人,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在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接触科研的过程中,我因为了解这个领域而感到自己与它建立了联系,觉得自己的研究很有意义,并且有很多等待发掘的东西。接着熟悉了实验流程,可以独立操作,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这些一起建立了一个正反馈,于是一个模糊的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诞生了。当我可以与导师以及师兄师姐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的时候,当我的小小成果能够以文章的形式被人阅读的时候,当我经常从实验结果中获得奇妙的小乐趣的时候,我知道:我的信念不再只是一颗种子,而已经生根发芽。虽然此刻我依然无法确定自己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多久,走多远,我还有很多不足以及需要学习的东西,但是我的信念能够让我踏踏实实地走好现在脚下的科研之路。

我始终相信:我们正年轻,对我们刚入所的新生来说,我们的科研之路才刚刚起步,各种挫折与不如意就是给我们的历练。所以,被分配了一个不喜欢的课题的时候,与其消极怠工,不如先深入分析课题的不如意之处,与导师进行诚恳的交流也许就能解决烦恼。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失误而要从头再来的时候,既然懊恼不能解决问题,何不及时从颓废中抽身,没有多少研究过程可以一帆风顺,千奇百怪的状况可以让我们更加应对自如。至于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烦躁,这可能是许多科研工作者遇到的难题之一吧,对此我目前的理解是:多反思与交流,无法重复实验结果也是一种现象,分析这个现象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思路吗?

在科研求索的道路上,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居里夫人或者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可以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竭尽所能的毅力,为自己种下信念的种子,培育它生根发芽,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奉献一砖一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