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学习中国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有感——(高分子第一党支部 王建强)

发布:2020-12-29

点赞:

字号: 打印:
  近期高分子第一党支部开展了中国革命精神的系列微党课,因此我有幸能够为大家讲述“井冈山精神”并与大家一起学习领悟。
  井冈山精神形成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坚持的全过程。因此只有我们充分理解了那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的领悟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当代价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际上与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以及蒋介石和汪精卫对共产党的清除政策是分不开的。面对国民党的镇压,我党在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和朱德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随后,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残余部队转往了离中心城市较远,且国民党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井冈山。毛泽东同志争取到当时井冈山实际控制人袁文才和王佐的支持后,正式带领部队进驻井冈山,开启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8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实现了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对国民党正规军的第一个歼灭战。随后,在毛泽东的掩护下,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参与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从此开始了长时期密切合作的战斗生涯,并联手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29年,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封锁,毛泽东率红四军出赣南,随后在赣南和闽西创建了多处革命根据地。朱德率领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继续与国民党开展斗争,然而面对国民党武装力量数倍于红五军的形势下,井冈山在国民党的第三次会剿下失守。3个月后,1929年4月由于国民党与桂系李宗仁开战,无暇顾及井冈山,朱德率红五军收复井冈山。然而,1930年由于中共六大决议的左倾错误、袁文才和王佐的个人错误和当时红五军领导人的偏听偏信,袁王二人被错杀,最终导致井冈山再次反赤,直至1949年6月,红旗才再次插上井冈山。
  然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对于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同样绽放光芒。
  新时代“追理想”,就要补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事业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坚信马列宁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真理,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新时代“闯新路”,就要勇于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井冈山的探索实践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那时,毛泽东同志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为中国革命的斗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新时代“攻难关”,就要风雨无阻向前进。中华民族历来有艰苦奋斗的品质,而井冈山时期我们党把艰苦奋斗上升为自己的政治本色。新时代,尽管艰苦奋斗的内涵有变化,但政治本色不能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国家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强化底线思维、提高斗争能力,充分做好应对风险考验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更需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时代“求胜利”,就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检验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再次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需要依靠群众。
  (高分子第一党支部 王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