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工研院——梦想启航的地方

发布:2011-05-31

作者:技术转移办公室 何其乐

点赞:

字号: 打印:

   

  多少个初夏就这样过去了。

  偶尔抬头,

  看看那多年前风筝飞过的痕迹,

  默然不语。

  青春的梦想,

  井然如同一朵开在峭壁上的罂粟花,

  美艳动人,却遥不可及。

  那些懵懂走过的日子,

  似乎永远阳光明媚。

  于是,记忆慢慢沉淀:

  试卷、墨迹、记不完的化学公式;

  篮球、磁带、道不尽的少年豪情。

  成长的微笑和泪水,

  在泛黄的记忆中,

  有着股雨过天晴后,

  泥土清新的气息。

  年复一年,

  乌云卷来散去,

  天空阴霾而又放晴,

  忙忙碌碌中,

  骄傲被现实一次次的拍打,

  激情被时间一点点的磨灭,

  有时候会突然忘记,

  曾经的梦想 -- 我们依然相信。

  即便如此,

  成长终究还是坚定的站在了我们面前。

  就像雄鹰注定属于蓝天,

  面对未来,

  我们该做的,能做的,得做的

  就是:

  直视自我,享受挑战!

  起航 

  离开学校以后的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其实是没有归属感的。除了父母的家,我们并不属于哪一个团队,不属于任何一个会保护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团队。这时的我们,急切的寻找着工作,寻找着一个与自己磁场相融的团队。带着对科研人员的崇敬,带着曾经在材料所实习时期的美好回忆,我来到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初访材料所,灰黑的行政大楼给人一种敬肃庄严的感觉。再访工研院,我认真的想从那些形色匆匆的员工身上,读懂一点材料所的文化。“料要成才,材要成器!”顿悟,原来材料所是一个大工厂,而我们或是那瘦小却不可缺少的螺丝钉,或是那昂贵不可替代的稀土材料,最终的目标便是成为促进材料所、这个社会乃至我们国家战略发展的利器。

  扬帆 

  若是没有坚韧的毅力,又如何能够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酣畅淋漓。成为利器的磨炼过程是漫长的。像齿轮一般,齿齿相扣,一同经历超高温的炼炉,一同感受临界条件的残酷。不曾料想,自己也有如此的耐高温特性。因为在这样的团队里,潜移默化,我们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我们。

  求实求真,直接揪出真我,开始对话,实属不易。人们说要把自己的弱点缺陷一条条如凌迟般罗列,实属境界。当下,有谁能那么理智,丝毫不偏颇的直视自身短板?只是,即便如此,我们仍在努力,努力着改变自己。卡里.纪伯伦说: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当它本可以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他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他在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他侧身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不求完美,但至少要做到合格。时不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时候也可以成为一种指向标。乐于自嘲,是为了下一次不再那么自嘲。

  遨游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最好的材料所。‘把世界看空,把生活做多’。时常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遇到的问题,很多困难都将迎刃而解。然后,用心去丰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材料所--这梦想启航的地方,如同浩瀚的大海,包容着每一个材料所人。而每一个材料所人都应该用最广阔的胸怀,面对彼此,面对竞争,面对挑战。

   

  初夏,微凉,蝉鸣。

  在这狭小的时空片段里,

  体验--经历--感受--最后顿悟,

  像一潭明澈的清泉,

  '叮咚'、‘涟漪'之后,

  一切恢复平静。

  如同从没发生过什么

  但,真的什么都没发生过吗?

  
  写给现在和未来的自己,与全所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