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员培训体会之中国改革再出发有感
4月1日,作为一名去年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我参加了宁波市市直机关党员教育服务中心所安排的新党员培训。在那一天的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宁波市委党校刘彦昌教授《中国改革再出发》和谢万意教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课。两位教授分别选取了不同的着眼点,向我们这些新党员解读和阐述了“十八大”所释放的信号和欲发扬的精神。
《中国改革再出发》之所感
刘彦昌教授选取了“中国改革再出发”作为他的讲课题目。这个标题出自于2014年1月1日所出版,由吴敬琏等先生编著的一本书——《中国改革再出发》。该书所讲述的是一群包括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张维迎等在内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通过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障碍等问题的深层思考,是一部“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理清中国改革逻辑,预言未来中国道路”的著作。同样,刘彦昌教授也以他自己的视角,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为《决定》)进行了分析,为我们解读了中国新一届的领导人将如何通过继承与发扬历史,明晰并确立方向,直面和应对困难,进而为中国开启未来改革的进程。
刘教授首先从《决定》的里程碑地位分析着手,从其所提出的特殊时间节点、特殊历史使命和特殊的社会价值进行了阐述。特殊的时间节点是针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而言,即“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约70年时间。到2013年12月,前35年已基本实现了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后35年的改革发展方向,关系着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刚好处于这后35年的起点上,着眼于布置这后半段改革的前1/5进程。特殊的历史使命意味相比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使命将是需要开始啃起改革发展中所遗留的硬骨头了,因为相对容易的改革已基本完成;同时,今后的改革将不仅要改变人民的现有观念,还将触及部分利益集团的已有好处,因此改革的路程任重而道远。特殊的社会价值则体现在:1)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使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2)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使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3)肯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中国的长远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4)制定了阶段性改革的时间表,增强了执政党落实全会部署的紧迫感。
接着刘教授分析了当今党中央提出需要进一步改革的背景,那就是——别无选择。目前,中国的改革遇到了包括中等收入陷阱、卢梭陷阱、潘恩陷阱,塔西佗陷阱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启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遇到了一系列诸如经济“高血压”、利益铁藩篱、制度天花板、流动堰塞湖、特权金钟罩,价值观“毒雾霾”等难题,这些难题倒逼我们的党和政府需要进行改革,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而深化改革。
最后,刘教授通过引用俄罗斯卡耐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宁的话——“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前所未有,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勇于担当的气魄”,将十八大所提出的改革归纳为“前所未有”。《决定》中提到的改革包括15个领域、330项具体任务,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国防,党的建设七个方面;并已将其具体分配到了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这样的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在改革的目标方面,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跳出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使改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另外,在改革的力度上,《决定》中关于改革的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背景,落实下去后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的变化。同时,政府将建立起自己的权利清单制度,将自己的权力范围约束在少数几个框架之内,进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