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之九三阅兵有感
距离九三胜利日大阅兵已过十天有余,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动仍未散去。那天,从九点开始,食堂二楼就黑压压坐满了人。大家都盯着前上方的电视屏幕,往日热闹的食堂并没有人大声讲话。一直到吃饭的时间,尽管被催了几遍,也没有人愿意站起身去打饭。大家依然紧紧盯着眼前的屏幕,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瞬间。显然,我们都被大阅兵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住了。吸引我们、让我们震撼的是什么呢?是整齐划一的步伐?是士兵们坚毅黝黑的脸庞?是年已近百的老兵们颤巍巍行起的的军礼和偷偷抹掉的眼泪?还是首次出现的被称作航母杀手的东风-21D?
它们都是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但说到底,感动我们的是那样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
精神气重要,是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颓废着。就如作家阿乙在一次访谈中所用的词“犬儒的状态”,现在的人麻木者居多,更追求做一个安逸的吃货,以及关注名人的轶事八卦,“在朋友圈或者微博里面我们不会谈尼采,不会谈康德”,更不会谈爱国。无疑,这样一次举国盛世,把爱国之情和民族荣誉感又拉回我们的面前。
我很庆幸,在懵懂的、人格尚未定型的初中阶段,我是在读着大量“红色”书籍中度过。我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书籍,《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牛虻》、《家》、《周恩来传》、《邓小平传》、《秋瑾传》……故事的细节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忘,但我永远会记得林道静这样一个原本的资产阶级女知识青年,多次面临生死考验、受尽磨难,她都没有放弃,以柔弱之躯为共产主义事业尽己之力。而直到现在,秋瑾依然是我心中认定的女性的楷模。正是书中一个个甘于奉献的角色,让我把吃苦耐劳看做理所当然,把忠诚信仰看得比享乐更重要。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经历战乱之苦,但活的更有血性,正是千千万万有血性的中国人,才让中华民族最终得以避免成为殖民地的厄运。
我们没有必要每天高唱主义和牺牲,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国家危亡的残酷现实,民族复兴对于我们来说又过于长远和抽象。但至少,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敬畏和感恩的心,敬畏生命,敬畏信仰,感恩于先贤先烈所作出的牺牲,而不是吹捧历史虚无主义。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这个时代赋予他的历史责任,即使我们担当不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重任,至少我们要能够珍惜和维护如今的安稳昌盛,小则不损人牙眼,不以邻为壑,成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因素,大则持节守孝,成仁倡义,广施慧心于人生社会。九三阅兵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触大抵就是,团结起来的民族才是具备战斗力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