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发布:2015-10-15

作者: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 张一鸣

点赞:

字号: 打印:

 

  今年的9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习总书记的讲话将这一刻正在关注此次活动的人们目光,再次拉回到了84年前开始的那场战争…… 

  我出生于1981年,出生的时候距离那场战争的结束已经过去了36年;而且,在我成长的整个80年代,也正是中日关系最为友好和密切的时期。那个时候,日本的产品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日本的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在使用日本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这个国家所拥有的先进科技水平;在欣赏日本影视作品和歌曲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这个民族所散发出的一种樱花落瓣随河流漂逝的淡淡哀伤。 

  对于中日战争的历史,我是在后来小学和中学的历史课上才慢慢了解到的。然而,当时的历史课对这一段历史讲得比较简略,并没有做很深入的分析;因此,我对那段历史的印象也就停留在日本侵略了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并且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无数手无寸铁的当地百姓这样的层面上。联系后来课本上的一些内容以及自身对日本的感受和认识,觉得中日之间有过一段不太友好的历史,主要是日本的错,后来我们通过努力打赢了他们;现在中日友好了,而且日本在科技方面非常先进,我们正在享用他们的成果,大家都在面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范围的扩大,我对这场战争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也对这场战争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中日这场战争,以及后续悲惨事件的发生,除了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与凶残之外,我想作为中国人最不应该忽视的有两点:1)日本当时的实力比中国强太多,落后就要挨打;2)日本文化中有一些中国文化所不具备的品质,而正是这些品质让日本这个资源稀缺而又多灾多难的国度频频在国际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 

  先谈及第一点。当时日本打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民国的“黄金十年”,当时中国主要发展轻工业,靠买进纺织机械生产出棉纺产品,然后出口而创造了巨大的GDP。然而,那些GDP被用来投资了消费,而不是工业再生产。那时的上海非常繁华,被称为东方巴黎,比东京要繁华;但中国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不行,只能造仿汉阳制步枪,而日本却可以独立造出“零式战斗机”和“大和战舰”了。所以表面上是中国发展的非常好,而实际上经不住其他国家的一个挑衅。另外,当时的日本是完全为了要向中国开战,进而再打向世界,除了已经发展得比较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外,日本的军事训练也非常残酷。正如张纯如女士在其著作《南京大屠杀》中所记载的,日本军校的训练强度超过绝大多数西方的学校:在英格兰,一个军官必须完成1372小时的课堂学习和245小时的课外自习,而在日本的标准是3382小时的课堂学习和2765小时的课外自习。因此呢,当时日本和中国开战是有充分把握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军队除了美国和苏联能够与之抗衡外,其他国家包括英国的军队也不是他们的对手。然而,却又是中国,这个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实力最弱、受援最少的国家,来面对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在抗战期间,中国总共动用了1400余万军人,在绝对强势的敌人炮火下,投入22场超过10万,甚至百万军队的大决战,和1117次中型战争,以及8千余次小型战斗,付出了3500万同胞伤亡的代价。在这场战争所记录的悲惨岁月中,中国人既可泣可悯,又可歌可敬;但我想由于落后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应该世代都不要忘记,而我们这些后来者更应该惦记,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日子,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文化方面,日本人往往在微观世界和细枝末节之处具有超常的表现,能将自身的所有潜能都酣畅淋漓地发挥出来。他们独到的观察力、敏感而细腻的触觉、善于和强者在狭窄空间进行周旋的超凡才能、出众的忍耐力与冷酷的心理本能,以及在捕获猎物时的出手狠、准、毒,辣等等品格,是中国这样具有大智慧,擅长于明处,在宏大的空间施展才华的民族所不具备的。前驻华大使王毅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人有大局观,擅长宏观思维,从官员一直到退休工人、出租司机,都能谈论一番国际国内大事。但中国人没有讨论和琢磨小事情、小细节的习惯。这一点与日本人正好相反,日本人很少谈论宏观问题,他们的思想大部分都集中在把每一件具体事情做好、做精。”我想这些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吧。另外,在日本的文化中也时刻充满着危机意识——他们随时都谨小慎微,无论多么进步和强大,都不自大张狂,为了长远的生存目的而如履薄冰。然而,这种精神却也是中国文化中所欠缺的。当前世界正处于民族国家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和其他民族都存在着生存竞争——这样的竞争不仅仅是物质文明优劣的比赛,更是精神状态的对峙。时代高速运转、形势变幻莫测,如今刚刚起步而走向崛起的中国是需要这样的精神和意识的。 

  其实,纵观日本这个国家以及中日长期的历史,我想日本在不远的过去、现在,乃至长期的未来都可能是中国的对手与榜样;只要日本在我们身边,我们将永远都不能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