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锂电池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7月12-13日,上海分院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交叉论坛——全固态锂电池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办,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筹)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承办。中国工程院陈立泉院士、薛群基院士、中科院前沿与教育局副局长刘桂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崔平、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丽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导电力研究所所长来小康以及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院等40余位代表参会。研讨会还邀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王春生教授做了交流报告。
崔平致辞表示,宁波材料所在“一三五”战略规划中,对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材料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而全固态锂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她由衷希望与会专家和学者能够借此机会,相互深入交流和学习,促进全固态锂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7月12日,陈立泉院士做了题为“一生缘,全固态锂电池”的主题报告,陈立泉从他在全固态锂电池方面的研究积累出发,从无机固体电解质到有机聚合物及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从块体电解质材料到薄膜电解质材料,提出了提高离子电导率的若干方法,最后引用“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来勉励全固态锂电池的专家和学者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
本次会议共有14位全固态锂电池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分别做了大会报告,介绍了各自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会人员就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热点、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固体电解质材料与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和化学稳定性及全固态锂电池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需要进一步凝聚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界的力量,在解决锂电池安全性问题的同时,着力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深入理解固体电解质材料锂离子传导机制、固体电解质材料界面处的缺陷结构和空间电荷层性质、全固态锂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对电池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等,提高全固态锂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比容量,进一步推动全固态锂电池的应用发展。
会议结束之际,刘桂菊讲话指出,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化学、技术和信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更离不开各科研机构的精诚合作,她代表中科院前沿与教育局对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表示大力支持,也鼓励与会人员能够早日克服全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点,为其早日规模化应用贡献力量。
7月13日,在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韩伟强研究员的陪同下,与会人员参观了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科技发展部常务副主任汪爱英研究员介绍了宁波材料所的发展历程、科技成果和管理模式,并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就全固态锂电池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实的讨论,为今后国内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立泉院士(右)作专题报告
刘桂菊讲话
崔平致辞
与会人员合影
(新能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