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休斯顿大学包吉明教授到宁波材料所交流访问

发布:2016-07-07

点赞:

字号: 打印:

  75日,南开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永胜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包吉明副教授应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兆平邀请,到宁波材料所进行交流访问,分别做了题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研究”和“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of 2D Materials”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陈永胜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其在能源储存与转化方面的应用。首先,陈永胜教授分析了硅基材料与石墨烯材料的区别,以及石墨烯材料在透明电极与能源转化方面应用的优势。陈教授提到,石墨烯材料的可控合成将极大影响后续的实验,因此陈教授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研究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有效分散,并将其用作喷墨打印的墨水。其次,为防止石墨烯的堆叠同时又可整合单片石墨烯的优势,陈教授课题组构筑了三维石墨烯材料,首次制备出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及一系列高比容量石墨烯基的电容器材料,其中全碳超级电容器可兼具高功率密度和超高能量密度。最后,陈永胜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制备的具有零泊松比的体相石墨烯材料,以及颠覆性的研究结果——光直接驱动的石墨烯材料,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兴趣,此工作有极大可能为以后的太空运输而服务。与会人员就光驱动的原理及疑惑,石墨烯宏量制备的问题和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中含氧官能团的影响等问题,与陈永胜教授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交流。 

  报告中,包吉明教授首先讨论了关于二维材料是否非线性的的问题,讲述了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结果与文献的差异与对比,包教授主要展示了光照射后的热透镜效应在石墨烯溶液中的现象,其对科研的求知引得大家的钦佩。其次,包教授讲述了现有工作中对于-等离子/光子集成回路(electronic-plasmonic/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中,所需要的特定材料,以此引出了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是电子-等离子/光子集成回路中完美的基底材料。最后,包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发现的在二硫化钨和银纳米线的发光现象,并阐述了等离子体在二硫化钨表面产生的机理,并通过计算得到的吸光度曲线来说明发光机理,将其与现有已发表文章进行比较和区别。报告结束后,科研人员就二维材料的线性问题,热透镜效应,表面等离子体发光原理以及计算的吸光度曲线的合理性等一些问题与包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陈永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永胜教授于1997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于美国肯特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师从国际著名的纳米材料专家Dr. Haddon Dr. Wudl从事博士后工作,后曾任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于20035月被聘为南开大学特聘教授,2011年入选长江学者讲座讲授。2010年获得天津自然科技一等奖,2015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入选路透社20142015年全球最近十年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至今在ScienceNatureNature PhotoNature CommunicationJACS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被他人引用30000余次,H因子70。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 

  包吉明,休斯顿大学副教授。2003年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于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现在的主要研究横跨众多跨学科的问题,从太阳能的转换到纤维状光子感应器件的工作。 

   

 

   

陈永胜教授作报告

 

现场提问

 

 (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 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