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侯旭来访宁波材料所
12月28日,应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新能源所电池绿色及循环利用团队戴明志项目研究员和何海勇研究员邀请,厦门大学教授侯旭来访宁波材料所并作了题为“仿生多尺度孔道研究”的学术报告。
侯旭的报告视频与图文结合,生动精彩。他从膜科学讲起,介绍了液体门控技术、界面科学、仿生智能材料,他表示,多尺度孔道系统的研究成果虽具应用前景,但仍需开展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工作,包括开发具有节能、抗污、抗腐蚀、抗堵塞、系统通道开关性能转化与可控性集成和限域空间稳定等性能的孔道体系。受生物体中孔道的启发,他在多尺度孔道系统中引入仿生液体门控机制与动态纳米孔道输运机制,设计开发出新型功能复合微纳米孔道材料,把传统的固体-气体和固体-液体体系的科学问题拓展到了固体液体-气体和固体液体-液体体系,同时探讨了在纳米限域空间中孔道动态形变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将推动液体门控技术在能源材料、环境治理、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报告结束后,侯旭和与会人员就液体门和仿生多尺度孔道系统工作机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此次学术交流为后续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侯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仿生多尺度孔道课题组组长、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首批)。从事仿生微/纳尺度多孔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十余年,出版了两本国际学术著作,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国家科学评论》、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国际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MINE2019)优秀青年科学家等;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代表中国遴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第100号元素“镄”;并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第33号元素“砷”。其所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的研究,与“人工智能、纳米传感器、快速诊断测试、核糖核酸疫苗等”被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目前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第三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应用化学》第十届编委会青年编委、Cell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杂志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现场
(新能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