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镇海新闻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公众科学日”活动侧记
作者:,日期:2016-06-03

  5月14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举办主题为“科技创新·追梦未来”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向市民展示“看得见的科学”,并安排科研人员详细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海上除油污装置、全热交换新风系统、3D打印技术、LED固态照明技术、趣味催化实验、虚拟现实科技成果与全向移动机器人七大项目是该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活动现场,市民参与了围绕这七大项目的互动实验演示与其他两场科普报告。

  这是该所举办的第六次“公众科学日”活动,此前五次活动已累计接待1500余人次参观,当日共有超过400人次的市民参与活动。

  体验全向移动机器人 

  人气旺 

  毕业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的郑天江博士,是该所精密运动与机器人技术团队成员。当天,他有一个全新的职位——全向移动机器人项目解说人。

  “这个机器人的优点是什么?”现场,来自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的七年级学生江俊言向郑天江提问。

  “平行泊车是学习驾驶技能的难点,其原因就是现有的汽车不具备全向移动,尤其是侧行的能力。”郑天江娓娓道来。传统的移动式机器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难于在狭小空间和拥挤场合运行。

  运动解偶式主动万向脚轮是精密运动与机器人技术团队的创新设计。这款机器人就应用这一设计原理,实现在纯滚动条件下的全向移动,移动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范围得以扩大。

  “该机器人的有效承载能力为125公斤,采用新型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充一次电可续航8小时以上。”当市民听到郑天江这一介绍后,纷纷询问是否能让孩子上去体验。得到肯定答复后,现场的孩子排队轮流体验由科研人员遥控运行的全向移动机器人。

  该全向移动机器人还搭载有红外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其中红外传感器用来实现自主避障,激光传感器则用来构建环境地图与实时定位。“此类全向移动机器人可广范地应用于车间物料输送自动化、自动化仓储物流以及各类服务机器人的移动平台。”面对来自市民对该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提问,郑天江作出诸多畅想。

  3D打印技术原理 

  学一学 

  在3D打印技术项目现场,3D打印机正在制作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螺旋形构建,市民啧啧称奇。

  毕业于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李灏,是3D打印技术项目的解说人。

  “塑料加热凝成液态,一层层浇筑上去,液态塑料冷却即会凝固。”李灏向市民阐述3D打印技术原理。

  李灏就“浇筑下一层材料前,上一层材料是否为液态”这一问题发问。“肯定是液态的,不然两者间因难以融合会有缝隙,制作出来的物件易碎。”龙赛中学高一学生李根面对李灏的提问作出回答。

  从李灏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李根的回答让李灏颇为欣喜。

  “秘诀在于底板加热。”李灏进一步解释了做到上述可能性的具体解决办法。如此,玻璃等材质也可应用于3D打印技术这一领域。

  在3D打印技术项目现场,除了摆放着塑料、玻璃等材质的3D打印物件,还有用一类特殊材质3D打印的物件引起市民的关注。

  “这是《植物大战僵尸》中的机器射手,由木头3D打印。”面对木头材质如何应用于3D打印领域,李灏坦言这取决于技术的进步。 “不可能像塑料等材质以液态用于3D打印。”李灏点明了木头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难点,同时这也就成了科研突破的关键所在。现在,以粉末的状态,再加上特制的粘接剂,就可让木头成为3D打印领域的常用材料。

 

(原载《镇海新闻网》 201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