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超级材料”的新代表!世界首个锌MAX相材料在甬合成
甬派客户端记者 金鹭 张璟璟 通讯员 高晓静 王虎羽
一块巴掌大的压铸“饼”,如陶瓷般轻巧,又带有金属般的光泽。这种看似普通的材料,具有密度更低、稳定性更高、刚度更高的“两高一低”优势,被认为是下一轮“超级材料”的新代表。
(MAX材料制作的饼有金属光泽但和陶瓷一样轻巧)
过去,这种材料的合成一直是一大全球性难题。如今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技术突破下,MAX相材料的“家族成员”正不断扩充,性能不断突破,将在催化、储能、国防等多领域“大展拳脚”。
“通过MXene绿色制备技术,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包括锌在内的多种MAX相材料,并实现了量产。这些曾被业界称作‘不可能合成的材料’,正在宁波本土被我们逐个击破。”团队牵头人黄庆研究员告诉甬派记者。
而近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有关这项科研成果的论文在知名国际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刊发,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多家科研机构、企业纷纷请求合作。
(MAX材料粉末)
这种材料合成的难度在哪?
黄庆告诉记者,从微观上来看,MAX相材料如同“三明治”一般,由金属、碳等三种元素呈六方晶体连接而成。
“国外通常只会将多种元素放在一起烧一烧,靠‘自然规律’决定最后产物,无法生成一些特定品类的材料。”黄庆说。比如金原子的性能稳定,就很难介入到这种材料中。这种制备方式还很不环保,用到大量氟,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加大了材料量产的难度。
团队采用的则是一种全新的制备方法——先在十亿倍的微观层面下,制成两种原子的骨架,再精确地“嵌入”中层金属原子。
这种用金属原子“精确置换”的方式,彻底颠覆了过去“看脸”的生产方式,让金、锌等不容易与“碳骨架”形成结构的金属原子加入到了MAX相“家族”中。
此外,团队用“食盐”的原料——氯化钠作为反应物,制备过程更为环保,让材料量产成为了可能。
(MAX材料制成的饼和铁块的对比)
这种新材料的神奇功力何在?
“高铁上方接触高压电线的电弓上,用的就是MAX相材料。”黄庆说。这种材料不仅导电性好,而且耐摩擦,耐氧化,在列车高速行驶、急停进站时也不会造成‘火花带闪电’的效果,极大地保证了列车安全。
(黄庆介绍新型MAX材料)
其实,电弓上使用的还仅仅是传统的MAX材料,只发挥了其优良性能的冰山一角。
目前,美国、瑞士、法国等全球各地的顶尖科研团队都向团队抛出了“橄榄枝”,力求在新的制备方式下,实现更多应用突破。
例如,目前黄庆团队已和美国团队合作,将锌MAX相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的储能设备中,根据测评数据来看将大大提升续航,并大幅减轻储能系统自重。
将金原子嵌入到MAX相材料结构中,还能实现强催化、耐氧化、耐酸碱等性能,甚至“复制”出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在各大化工中大显身手。
该类材料还具有极佳的事故容错能力,在压水堆核燃料包壳涂层、钍基熔盐堆和加速器驱动新能源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可望得到应用……
据了解,MAX相材料属于层状材料应用设计与研究,是柴之芳院士为宁波材料所定下的三个技术方向之一。团队储备的大量先进技术,正在逐渐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阶段,而这些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开发中,市场前景广泛。
“这是宁波首次在本土,完完全全在基础研究到制备方法‘从0到1’的材料合成,所有关键技术都将由我们一手掌握。随着装备高端化、小型化、集约化进程,全球对于MAX相材料的需求量必将爆发式增长。MAX相材料的春天才刚刚来临。”黄庆说。
(原文发布于2019年3月19日《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