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焦点访谈】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锐意进取 科技报国
作者:,日期:2023-01-2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1月20日)我们继续《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系列节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今天去几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看一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拥有亚洲最大的化石标本馆藏中心。
  一块块珍贵的化石里,蕴含着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全球都在探寻答案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聚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关键问题,古脊椎所在“从鱼到人”的关键环节、物种演化策略、华夏文明探源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更新了传统认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迈上新征程,如何贯彻二十大精神,把古生物学这个冷门学科继续做热、做好呢?在这个二十大精神贯彻学习会上,这里的科研人员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探讨。
  在基础研究中,一定要加强原创性创新,是大家的共识。要创新,技术手段的革新是关键之一。如何开发和运用新技术,发挥化石资源的优势,从中破解更多的生命密码呢?近年来,古脊椎所不断在探索。以高精度的化石扫描CT应用为例,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新技术就让研究更深入了一层。
  新技术、新设备对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现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大家都感觉遇到了一些新瓶颈。
  以研究中的新需求为抓手,贯彻二十大精神,目前,相应的大数据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中。同时,古脊椎所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和自动化所,也正在进行合作攻关,自主研发更高精度的化石扫描CT,未来还将利用大科学装置平台,更进一步助力研究。
  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基础研究工作往往是辛苦而枯燥的,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科研成果,坐“冷板凳”是常态。如何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80后”的研究员付巧妹国外留学后,2016年回国工作,短短几年就创立古DNA研究实验室,并且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在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我国古DNA研究进入了世界前列。付巧妹告诉记者,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参会回来之后,她的信心更足了。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二十大报告对于科技人才的重视,让付巧妹和团队更加坚定了要把古生物学这个“冷板凳”坐热的决心,现在,大家已经在着手制定新的研究计划。 
  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也让众多以应用创新为导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坚定了研究的方向。
  在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的实验室,记者看到,这里正在进行利用海洋原生动物治理有害赤潮的实验。藻类等生物爆发性繁殖带来的赤潮,会导致鱼虾等海洋动物中毒死亡,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生态,甚至威胁人体健康。
  位于福建的闽江学院,以应用技术作为办学和科研方向,面向我国东南沿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需求,成立了海洋研究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赤潮治理为发力点,最近,这个利用海洋里的游仆虫治理赤潮的实验,进展迅速。
  聚焦应用,立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里还专门建设了海洋生物与医药研究中心。陈建明带领的团队,正在从事前沿的鲨鱼纳米抗体药物研发。
  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院长陈建明:“我们的生物医药板块长期以来主要是欧美国家占主导,因为大家知道抗体药物成本价格是非常高的,作为病人以及家属承担起来很困难。在鲨鱼抗体的领域,因为本身是新兴领域,我们起步还算比较早,首先想在现有基础上先做一些进口的替代,成本能显著降低。”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攻关,这个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二十多种包括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鲨鱼纳米抗体。陈建明告诉记者,二十大报告的学习,让大家的研究方向更坚定。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一项鲨鱼纳米抗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精准识别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陈建明兴冲冲地向记者展示最新的成果。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如何让科研成果尽快投入应用?最近,鲨鱼抗体研究团队正加紧走访合作的相关制药企业,共同解决真正投入制药生产中面临的新问题。
  福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佳宇:“现在大量抗体都依赖进口,中间供应链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时候,直接就会影响到生产企业正常产品供应给大众市场。我们和闽江学院合作的这个抗体已经应用在了现在的产品中,可以实现抗体国产化替代,成本也更加优化。”
  开启新征程,进行新开拓,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纷纷积极行动。
  在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上,科研人员们正在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原始创新高地。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记者的镜头下,这些仰望星空,专门负责“悟空”“墨子号”“夸父一号”等科学卫星的综合运控管理“牧星人”,航天强国的步伐更加坚定。
  让老百姓用上物美价廉的清洁能源,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记者看到,立足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科研人员正积极推进能源革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科教兴国,聚焦主业,立足本职,广大科研教育人员,正脚踏实地踏上新征程。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赵志耘:“二十大对整个的科技创新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下一阶段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统筹推进,最终是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去塑造新的动能和新的优势。”
  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家科研院所,不管从事的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科研人员都致力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科技前沿领域努力地探索。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加强原创和创新,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好成果及时地造福社会,更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
(原文发布于2023年1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