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文献的魅力:知识的源头

  大家会不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每次和老师交流或者组会汇报的时候,都会被耳提面命地教导多看文献,每天保持一定的文献阅读,从文献中发掘新想法。而当我们成为师兄师姐后,也这样转告师弟师妹,多读文献。那么文献到底妙在哪里呢?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曾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有源头为它不断地输送活水。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的是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有时候需要学得广,学基础知识时要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有时候需要学得深,做研究时要精深贯通独领风骚。(推荐当时我们老师给我发的一篇推文,关于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挺有意思的,值得精看细品https://www.toutiao.com/i673222404179859917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4&from=singlemessage×tamp=1573015512&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sappinstalled=0&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req_id=2019110612451201002607708339C3878E&group_id=6732224041798599179&pbid=6664728904726775308

  知识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古典老师在《跃迁》这本书中提到,知识可以被分为多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一手的知识,毋庸置疑就是知识的源头。我们阅读的大部分文献就是一手知识,擅长理论的学者模拟计算出新的模型方法,精于实验的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最初的设想,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撰写成论文,被同行认可发表在期刊上,被大众知悉。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和打磨,好的文献被引用借鉴,不好的则可能面临撤稿。文献的知识浓度和质量都是最高的,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科学实验验证。所以,阅读文献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忠实引用这些文献的类似于维基百科、教科书、著作书籍等,集大成者也只能算是二手知识了。传播更广,曝光率更高,却可能由于语言译制和选择性删减失去了一些真实性,还是要追根溯源。当顺流而下,离源头越来越远,出现分支甚至混入一些杂质,就是三四手知识了。比如被一些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以盈利或非盈利的形式避重就轻地改写,更有甚者,以偏概全,道听途说。所以,博观约取,掌握一手知识乃重中之重。

  当然,文献中也有好坏之分,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说综述类的文章,硕博士论文,一定要根据参考文献找到被引用的原始文献。选择期刊时,影响因子只是一个定量的指标,领域不同,认可度不同。多阅读文献,以一种批判的眼界,不像以前学教科书时的囫囵吞枣,更多的是过程中的思考,理性地判断论点正确与否,论据是否充足有力,找到继续可深究的创新点。最后论文写作的时候,学会正确地引用文献,择善而从。

  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紧密联系文献,不断积累、创新、运用和探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领略属于文献的独特魅力。

  (先进制造所 丁慧)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