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宁波材料所团委开展了“青年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在青年员工和在所研究生评选出学术先进典型并授予“青年学术之星“荣誉,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和研究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研究所建设发展提供青年力量。
五月初夏,临近毕业,回想硕士研究生阶段三年的生活点滴,不禁感叹时光飞驰。从国际会都、底蕴厚重的北京到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从长城脚下、雁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到甬江之滨、同心湖旁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学习,有完全不同的体验,经历却都令人难忘。
国科大集中学习
第一年,我来到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始集中学习。来到北京之后,我深深感受到能在这里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一起交流学习是有多么幸运。现在回想起来,国科大2018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白春礼院长讲的“致大尽微,家国天下”这句话依然回荡在耳边。白院长说,国科大的学生应该有“致大”的眼界与胸怀,打磨“尽微”的心性与心境,始终胸怀“家国天下”,敢于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和制高点,勇于探索科学研究的“无人区”。当时的我,虽然觉得可能难以达到那种高度,但既然来到了中科院,至少要认真做一些事。
帝都的路上很繁华,怀柔的风景很优美,但放松之余必须要给自己做个大概的规划。在去北京学习之前,我也跟导师陈思鲁研究员讨论过我的课题,在导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了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基础课程。我的经验是,集中学习时选择的课程、学习的知识可能并不一定会与你今后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但是一定要认真对待,以后需要用的话就事半功倍了。而且,有时间的话要尽可能多阅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学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将文献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你查找和阅读文献的时间。只有多阅读文献,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后的科研思路才会打通。
坎坷的科研之路
完成集中学习之后,我回到宁波,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开启了科研生活。对于“科研”二字,大部分本科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入的,因为他们主要是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难接触到科研项目。我自己也是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才对科研有了一些认识。
我所在的团队是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团队。由于项目的需要,导师建议我做精密运动平台的标定和误差补偿方向。在两年中,我主要参与了3个研究项目,包括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2个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项目多,时间紧,压力大,如何在规定的时间节点跟上项目书上的进度表是个问题。这里,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陈思鲁研究员。每个项目的规划都离不开陈老师细致的指导。当项目推进遇到问题时,陈老师也会给我鼓励,并和我一起想办法解决。
不管做什么项目,最重要的还是“广积粮”——读文献。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总结和归类,选择精读一些重要的期刊文章,在理解别人的方法之后,结合自己的平台,想想使用别人的方法会有什么不足,进而再提出自己的方法。
与面上项目不同的是,宁波市2025重大专项主要是面向工程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这些项目都是和企业合作的。企业作为主体,会提供实验样机以方便我们进行实验。做这类项目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积极与人沟通。在去企业开展实验之前,要提前向企业相关人员提出需求。因为企业订单很多很忙,不会事先帮我们把实验样机制造好。我们只有多沟通,掌握实验设备的情况,才能顺利进行实验。在第一次实验完成后,务必请企业暂时保留实验样机,否则如果你想再次实验,而样机又被卖给客户了,不仅项目进度会被拖延,而且可能导致你的部分工作白费。
二是要提前做好实验设计。尽量全面考虑到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去企业做实验需要多方协调,还要携带测量设备,比较繁琐耗时,所以我们要珍惜实验的机会。如果在现场进行实验设计,大脑会很乱,实验效率很低。因此,只有提前尽可能完善实验设计,才能避免多次进行实验而浪费时间。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科研之路并不算是很顺,遇到了很多困难,而且,有的困难在当时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认真分析困难的来源,将大困难分成若干易解决的小困难,逐个攻破,就一定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一下,我认为做科研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做科研要认真,科研之路是未知的,以认真的态度完成每件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才会游刃有余;二是做科研要投入,科研之路是枯燥的,一定要投入并愿意花时间去做,这样才会做出成绩,你也会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三是做科研要坚持,科研之路是漫长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果不是两三天就能出来的,我们要学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感谢在科研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最后,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祝各位未来一切顺利!
万红宇
(先进制造所 万红宇)
觉得好,点个赞吧!